Tim Wendelboe設計-北歐 wilfa svart 冠軍濾杯
任何一個濾杯設計的過程中,通常都有一種基礎沖煮法作為支持
無論是複雜仔細的小水給水、還是輕鬆自在的大水狂灌,都代表了一種對咖啡沖煮的態度
Tim Wendelboe設計-北歐 wilfa svart 冠軍濾杯
wilfa svart濾杯在世界聞名的第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他是
世界咖啡師比賽冠軍+北歐烘焙名人+全世界精品咖啡推廣者Tim Wendelboe的設計加持
但有明星代言,也不一定代表這個濾杯厲害or值得購買
不過還是先來看看Tim的沖煮示範吧
(影片的語言不是英文,但還是可以直接按翻譯字幕→繁體中文,基本上看得懂)
影片示範的內容相當簡單,簡單到學長剛開始甚至覺得是讓初學者快速有得喝的設計
但身為一個咖啡器材控的學長,反倒是在重複使用的過程中
感覺到Tim想藉由這個濾杯跟普羅大眾說的一些話
★你可以先把流速開關整個關掉,就可以做悶蒸或攪拌,讓咖啡粉可以完全浸濕
★然後你可以把流速開關打開,如果你覺得流速太快或口感太清淡,可以研磨得細一點或把流速開關開小,就可以增加口感
簡單的兩句話代表了很多含意,而學長覺得最精采的部分是:
重點一:讓咖啡粉呈現完全浸濕狀態
無論用攪拌或給水悶蒸都無妨,總之要讓所有的水都吃飽了水
這點和很多人沖手沖的習慣相反,總是覺得淹水/浸泡不是好事
但無論是名震天下的攪拌法、單點注水法…等各式沖煮法,浸泡都是很常呈現的狀態
但當然學長也不會說所以一定要浸泡才好喝,而是對浸泡可以有更開放的態度
可以看一下學長的沖煮,沖煮邏輯和Tim的示範沒有差異
只是我是用手沖壺,對於習慣手沖的人來說是不是順眼多了
回到wilfa svart濾杯,剛開始就用大水將濾杯裡的咖啡粉完全浸濕,呈現浸泡狀態
這個做法相對種種手法來說非常非常簡單,只要是會倒水的人都做得到
換句話說,這個動作的簡化可說是直接解決了手法造成的各種疑難雜症
諸如:悶蒸不會做、給水不平均、粉層不吃水、空氣排不出來…等
或者說:他不希望你在剛學咖啡的時候就想太多這類的問題,
先想初學者可以理解的問題就好,那就是流速(時間)對風味造成的影響
重點二:思考風味和流速(時間)的關係
當第一步咖啡粉吃水的問題解決了
就讓不是很懂的初學者做一件事就好,那就是感覺自己想要的味道和流速(時間)的關係
讓我們想像一下畫面:
你第一次沖煮,可以把流速開關開到一半,喝完以後,如果你覺得…
偏淡/偏酸→那就把流速開關關到更慢的地方→就會有變化
偏濃/不夠酸→那就把流速開關關到更快的地方→喝起來又不一樣了
簡單的觀念和調整,初學者就可以好好玩味其中的差異了
如果你有3包豆,光是重複上面的3種流速,就可以有9種不同的風味
可以看一下學長的影片示範:流速有明顯的差異,風味也可以輕鬆做出差異
而當你已經開心的理解了3種流速(甚至更多種,wilfa濾杯有8段流速)對風味的差異
你還可以選擇一個你比較喜歡的流速
進行咖啡豆粗研磨、中研磨、細研磨的測試
整體時間當然會不同,風味的表現也會不同
又是一番全新的測試和練習,而且同樣科學且可以被複製、被修正
3種豆子 x 3種流速 x 3種研磨度
=27 種不同的風味
複雜的工作簡單化,讓我們一步一步更理解咖啡
再玩一些比較複雜的,這個邏輯學長很喜歡
而在學長兩年多和諸多手沖愛好者的分享中
其實許多人對於風味和流速的關聯性不進行思考
而只是對於各式各樣的花俏手法窮追,結果還是沖不出好咖啡
回歸到本質很重要,能夠喝得出來+知道怎麼調整→這才是真正的硬功夫
因此對於初學者也好,對於學習中的玩家也好
不妨思考一種更科學的方式,讓你自己不要在難解的黑箱子中撞牆
練習好你的基本功,然後再好好享受手法造成的更多差異
說完了wilfa濾杯的基本玩法
當然還是要介紹一些進階的沖煮法,讓各位高手也可以一起思考完美的沖煮曲線
在此就先分享一個學長覺得很不錯的沖法
讓各位先思考沉澱一下,下一篇我們就來大聊wilfa的進階沖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