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值之王-泰摩-魚SMART溫控手沖壺 鶴嘴&細口 開箱
手沖咖啡正流行,在家手沖的朋友越來越多
沒有一把好用又帥氣的手沖壺,怎麼享受爽快又愛現的手沖生活(誤)
而有加熱+溫控功能的溫控壺
減少了煮熱水過壺的麻煩,也不需要使用溫度計,而且水溫能一直維持在想要的溫度
在便利性和精準度上,都讓手沖愛好者一用上癮
而目前市場上的領導品牌,如:Fellow EKG、Brewista…等
問世時間大約都有4-5年了,價位帶也處於比較高階的NT.4000-6000間
算是和普通沒有溫控功能的手沖壺做出了明確的價位分野
但今天要為大家開箱的timemore泰摩-魚SMART溫控手沖壺(以下簡稱魚溫控壺)
可以說是第一把突破了價位大關的手沖專用溫控壺:
NT.3000以內就可以享受溫控壺的各項便利功能
同時兼顧手沖水流控制的專業需求,C/P值超高的手沖溫控壺
以下學長會將開箱內容分為幾個部分:外觀設計、水流控制、實際體驗和小結
外觀設計
首先我們老樣子從外盒開始,黑霧外盒描繪著商品外觀
非常fit的外盒包裝,沒有太多多餘的裝飾
類似當下流行的3C手機的包裝設計
外盒小可以減少運輸成本,緊湊的盒裝可以減少商品的碰撞
除了本身的盒裝外,每組都還有一層獨立的瓦勒紙包裝,確保商品更安全
外盒側面可以看到相關規格和使用說明
例出幾個重點:
1.Strix公司的溫度控制系統,和Fellow EKG、Brewista同系統,目前最主流的溫控
2.快速升溫:功率1000w,Fellow EKG是1200w、Brewista是900w
3.304不鏽鋼壺身、觸控面板加熱底座、防乾燒安全裝置
4.經過台灣電檢的110V公司貨,麻煩各位不要再想買水貨了
一來220V很不方便,二來這種高功率的電器還是經過電檢比較不會有安全疑慮
魚溫控壺的型號總共有六種,各位購買的時候要弄清楚自己的需求
細口600ml黑色、細口600ml白色
細口800ml黑色、細口800ml白色
鶴嘴800ml黑色、鶴嘴800ml白色
學長這次開箱的是細口600ml黑色(上圖)和鶴嘴800ml白色
各位可以看一下600ml和800ml的壺身,明顯800ml是略大一些的
要特別注意,600ml和800ml的加熱底座是不能共用的
底座大小一樣,但加熱線圈的大小不一樣,小壺無法放到大壺的底座上喔
壺身長度
握把到壺嘴最前端,600ml細口是28cm、800ml鶴嘴是26cm
相較Fellow EKG 900大約是30cm、Fellow EKG 900大約是27com
魚控溫壺的身體略高瘦一點,因此整體長度也略短一點
壺重方面
600ml細口空壺重是566克,800ml鶴嘴空壺重是717克
相較於EKG 900是800克重,EKG 600是750克重
在大壺型上魚和Fellow差異不大,但小壺型上卻輕了快200克
這點對於腕力較弱或需要長時間持壺的吧台手而言,是個明顯的利多
細口壺的壺嘴是中口徑偏小一點點,搭配往下的斜口設計,沒有夾尖
給水以中水和小水為主,水柱接近垂直
給水柔軟度OK,可控性也很棒,非常適合新手和一般使用者
鶴嘴壺的壺嘴自然是大口徑,壺嘴略微內夾,但並不尖
給出的水相當柔軟+水柱也不會過分細,學長非常喜愛這個壺嘴
當然點滴也沒問題,水珠是較大顆的類型,風味非常飽滿迷人
兩壺PK就可以看到非常分明的壺口差異
鶴嘴口徑中偏大、壺嘴角度偏前
細口口徑中偏小、壺嘴角度朝下
鶴嘴適合對控水有自信的老玩家、細口適合追求穩定簡單的新玩家
無論哪個版本的魚控溫壺,壺身內都有安裝防爆水片
這也是魚的給水之所以會柔軟的一大原因,水壓力會被防爆水片分散
因此你壺嘴出來的水柱力道就不會太猛、水量也不會過多
握把採用7字型的把手,有微幅的上揚
大拇指可以穩穩的壓在上揚處,增加控水的細微變化
壺身採用接近kalita 0.7經典款的高筒形壺身,下圍略為比上圍寬一點
壺底有加熱線圈,此處盡量不要碰到水
壺蓋的設計我相當喜歡,是屬於較淺的雙層結構
蓋上和打開都毫不費力+沒有金屬摩擦聲,同時又不會有掉下來的問題
是目前各家溫控壺中,最優秀的蓋子設計
排氣孔的設計我也很喜歡
一般情況當壺內的水溫較高時,開蓋時猛烈的水蒸氣常常會燙到手
600ml魚的排氣孔設計在壺蓋下方、800ml魚將排氣孔設計在壺身邊緣,都能有效減少燙手的可能
加熱底座的外觀設計和目前當紅炸子雞的黑鏡電子秤相當接近
都是重視質感的黑/白色霧面面板,前端搭配藍光LED液晶顯示
和黑鏡一樣,學長最愛的是他表面不易沾黏灰塵的材質使用
只要使用濕布擦一下就非常乾淨
左邊數字是當前溫度,中間數字是目標溫度
右邊一條凹點點是觸控式的溫控條,調到目標溫度以後,可以選擇要加熱還是保溫
右手邊的按鈕是加熱功能(加熱不保溫),加熱到目標溫度後,就停止加熱
水溫降低不會重啟加熱功能
左手邊的按鈕是保溫功能(加熱+保溫),加熱到目標溫度後,會暫停加熱
水溫降低又會重啟加熱功能,保持水溫在你要的目標溫度中
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是左手邊的保溫功能,以下我們就只以此功能做討論
溫控的範圍從40度C-100度C
溫控條往右邊滑是提高指定溫度,往左邊滑就是降低指定溫度
操作相當直覺便利,而且感應非常靈敏,比Brewista的面板好按很多
唯一的缺點是溫控條滑過去大概是調整3度C,若要有較大溫度的調降
例如從90度到50度,就需要滑很多次,有點心煩
而如果是一般手沖使用,正常水溫在85-95度之間調整,滑個2.3下就搞定
另外重新開機的時候會記憶上一次的目標水溫,因此需要大幅度調整的機率也不多
按下保溫按鈕後,目前溫度上方會有兩個燈號
白色小燈代表溫控功能啟動中,紅色小燈代表加熱功能啟動中
當溫度到達目標溫度時,紅色小燈會熄滅,剩下白色小燈
這時加熱的功能也停止,直到當前溫度下降約2度C時
加熱的功能會自動啟動,以此達成溫控的功能
在不關閉控溫功能和電源的情況下,會維持控溫長達12小時
底座的後面有一個總開關功能,是因應觸控面板比較敏感所設計
若使用完畢擔心家人、小孩誤觸面板或忘記關閉保溫功能,導致長時間保溫浪費電+有空燒的可能
可以關掉總開關,這時面板怎麼誤觸都不會啟動了
以上就是魚溫控壺的外觀設計和一些細節
水流控制
接下來學長要來示範魚溫控壺的水流
會分別示範悶蒸、小水、中水、大水,鶴嘴壺則用點滴代替悶蒸,可以看出各種水柱的使用狀況
600ml細口壺小水、中水、大水,定點+繞圈
使用感受:
手腕的壓力真的很輕,即使是較長時間的運水幾乎沒感受到甚麼壓力
小水和中水的給水非常優秀,無論是定點或繞圈,輕鬆給出完美水柱
也不太需要刻意控制給水的力道,不太會出現爆水的狀況
但口徑也略微限制了給水的大小,大水需要較大的傾角,勇敢給下去
點滴的部分是比較難控制的,建議要使用點滴的話還是優先考慮鶴嘴壺
800ml鶴嘴壺小水、中水、大水、點滴,定點+繞圈
使用感受:
鶴嘴的壺嘴做的真的是很優秀
大、中、小水的轉換非常流暢,幾乎沒有死角
而且不需要太大的傾角即可調整到想要的水柱
點滴的水珠大小也非常棒,可以做出圓潤飽滿的點滴法
水柱的柔軟度也是中上水準,可以做出高萃取率、飽滿的風味
但壺身還是略重,加上鶴嘴的設計不利於繞圈
必須多練習克服繞圈時給水會忽大忽小的鶴嘴壺共同問題,搞定的話此壺相當威猛
對於老手來說真的是一把非常值得挑戰練習的好壺
兩壺的定位差異相當大,學長這種老手當然是愛鶴嘴
但如果你是第一把溫控壺,我會推薦你先買細口,一來穩定二來好練三來價錢更好
實際體驗
最後補一些使用上的重點給各位參考
加熱時間
500ml和800ml,從常溫到90度
魚溫控壺的功率是1000w
500ml水煮到90度大約需要3分鐘,略慢於fellow的2分半鐘
800ml水煮到90度大約需要5分鐘,同時間fellow可以煮滾1000ml
200w的功率差異還是有一點差異
但無論魚或Fellow EKG,煮水的速度都還是相當快的
秤個豆、磨個粉、濾杯準備一下,你就可以開始沖了
溫度精準度
學長搭配另一個快顯溫度計,看看魚溫控壺的溫度顯示,是否相合
可以看到魚控溫壺的溫感系統
在加熱的過程中和我的快顯溫度計有0.5度-1度的差異
顯示了魚的溫感是重視準度>速度的設定,因此溫度顯示略慢一些
尤其是接近目標溫度時,會將加熱功率暫緩
確定當下溫度確實還沒到後,再重新加熱補到目標溫度
這屬於比較保守的加熱方案,加熱時間會稍長個幾秒,但好處是幾乎不會有超過目標溫度的狀況
最後當魚進入目標溫度時,可以看到和溫度計的溫差大約是1度C
我第二次補冷水再加熱,和溫度計的溫差大約是0.5度C
表現還是相當準確的,對於各位風味萃取的穩定性肯定會有長足的幫助
小結
1.魚溫控壺之所以被學長稱之為溫控壺C/P值之王,原因在於
Strix穩定的控溫系統、專業的壺嘴給水設計、細膩的外觀設計、兩種明確的使用者定位
當然還有最殺的價格,最低達NT.2800可謂是沖破了專業溫控壺的底價
2.如果你有選擇障礙,可以依循以下觀點選購
如果你是第一把溫控壺/一般愛好者,我建議你買細口600ml
你可以享受穩定手沖帶來的精緻風味,好控水會讓你的咖啡歷程舒適愉快
如果你是第二把溫控壺/老手/咖啡迷,我建議你買鶴嘴800ml
你可以享受柔軟和多變的給水風格,讓你的咖啡風味更多元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