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小鴨濾杯開箱測試(上)-設計篇

 In 沖煮咖啡, 開箱介紹

00

今天學長要來開箱新玩具-醜小鴨濾杯,感到非常興奮,好久沒寫開箱文啦!!

這次新出的UGLY Dripper還沒正式發表就已經成為喜愛手沖的同學們會談論到的話題

 

一方面是醜小鴨先前出的兩本手沖書:

「咖啡究級講座之手沖咖啡大全」和「手沖咖啡大全2完美萃取」

裡面的內容正反意見不一,信徒們視為聖經,不苟同者視為天花亂墜、唬爛

其中的筆仗自然有得打

 

二方面是使用的行銷語言讓人有點哭笑不得:這次的醜小鴨濾杯是「渦旋氣壓式萃取」

之前有:KONO虹吸效應氣壓式萃取、V60壓榨式萃取、手做濃縮、Melitta SF 1X1夢幻濾杯…等

這是醜小鴨常常被人開玩笑的地方,但或許也是一種行銷記憶點

 

但以上這些對於學長來說都無所謂

畢竟工具好不好用,和研發人員出的書和使用的行銷語言沒關係

以下就針對濾杯本身的設計和實際出杯的風味來做為開箱內容

 

一、濾杯外觀

02

醜小鴨濾杯實際上是一個梯形濾杯,但在外觀上明顯與傳統梯形濾杯有差異

濾杯上半形狀接近橢圓形,接近圓錐形濾杯的造型

濾杯下半集束為一條橫向溝槽,接近梯形濾杯的概念

整杯為全白陶瓷,醜小鴨官方FB描述是「鍛燒兩次的骨瓷」

這點學長沒專業知識,尊重官方資料

但就學長自己的感官來說,整杯亮白、觸感精緻光滑

外觀看起來不亮眼,手感是確實不賴

 

二、溝槽設計

04

溝槽長且深,深度和間距和KONO濾杯相仿

可能是借用KONO的直線溝槽設計,加速導流

但溝槽在濾杯上的分佈卻和KONO濾杯相反

溝槽從杯緣最頂端,延伸到靠近杯底的部分直接斷掉,變成光滑面

就溝槽的功能面來說,這種結構將造成濾杯上下兩半的導流狀況不同

上半部的流速會快,將容易釋放的香氣和果酸溶出後往下導(貼近濾泡概念)

下半部的流速會慢,因此會浸泡出更多的body、甜感(貼近浸泡概念)

這點可以猜測在層次感方面,應該會有較佳的表現

而整體濾杯的流速因為下半部流速慢,會在出水口之前被擋住

即使空氣導流狀況佳,流速也很難控制在2分鐘之內

基本比較接近慢速濾杯

01

另外濾杯的高度頗矮,加上三洋咖啡屋濾紙後還會多出一截

光看濾杯直覺是1人份,而濾杯定義為1-2人份

甚至官方FB資料還顯示在更換3-4人份濾紙後可直接當4人份濾杯使用

這點可從一路延伸到杯緣頂端的溝槽察覺端倪

或許是直接將濾紙當做濾杯的延伸

若要沖大杯量時,將高劑量的粉倒進小小濾杯中

確實可讓所有的粉仍在長長的溝槽的導流範圍內,不影響其邏輯

那為什麼濾杯要做那麼小?做大一點不也一樣?

這點可用KONO四人份濾杯來假想

cskc4002-c01l

依據醜小鴨所著:手沖咖啡大全內的理論

KONO溝槽以上的光滑面,在濾紙服貼時,因空氣不導流

將造成氣壓差推擠溝槽內的咖啡液,增加吸力、萃取

但這邏輯對於本次的醜小鴨濾杯而言,若不克服將成為致命傷

因為下半部使用光滑面減少空氣導流,使空氣會往上竄

若上半部有杯壁讓濾紙服貼,則空氣的導流就會撞壁

上下都被服貼的濾紙貼死死,空氣導流沒方向性

這杯咖啡就準備黏巴達,沒有層次感

因此可以想像醜小鴨濾杯必須

將溝槽延伸到濾杯的最頂端+降低高度+使用濾紙當杯壁的延伸

在溝槽的使用上:可說是取經KONO→改造KONO→再迴避KONO的妥協過程

(純屬學長個人猜測,當然還有其他設計元素,往下看可見一班)

 

三、懸空杯底溝槽設計

03

根據官方說法,在沖煮的過程會形成真空層

這點學長還是保留一點,直接根據濾杯的設計來探討

醜小鴨濾杯的底部明顯多了兩個圓點+左右兩側小台階

將濾紙浸溼服貼後,會被兩側杯壁抓住,底部會懸空

學長故意放一個迴魂針,讓大家清楚知道這個懸空層其實不淺

04

溝槽在接近杯底的部分就斷掉,使懸空層週圍的空氣導流變差

流速自然就減慢,因此在杯底堆積

連帶增加了中間段咖啡粉的抗阻,增加浸泡時間,加強body的萃取

上述這個設計本身相當合理,可說是傳統梯形濾杯的延伸或強化

但同樣也放大了傳統梯形濾杯的問題:

粉層堆疊導致流速變慢,因而有body太多、過度集中、甚至萃出苦澀味的問題

而這點是否可以靠又長又深的溝槽設計來克服

或是仍然要像傳統梯形濾杯必須用手法來處理,這點靜待實驗結果。

 

以上是根據濾杯外觀、溝槽、懸空杯底…等設計所進行的推敲整理

其中與醜小鴨官方釋出的線索似乎尚能相互呼應

但當然學長也提出部分問題進行思考,做為正反意見

下篇將直接進行沖煮,並根據沖煮的風味結果進行思考修正

Recent Posts
聯絡我們

您可以發送電子郵件,我們會盡快回覆您。

0